仙台城的大手門在空襲中被毀,將於2036年重建,耗資15億日元,屆時將封閉部分城市道路
新聞來源:
空襲で焼失「仙台城大手門」2036年復活へ15億円・市道封鎖…仙台の景観どう変わる?伊達政宗没後400年“歴史的大計画”の全貌
大手門曾是仙台城的象徵,深受人們喜愛,但在戰火中卻損毀。
仙台市首次公佈了修復計畫的初步方案,詳細列出了修復的具體步驟和成本。
最終目標是在2036年,即伊達政宗逝世400週年之際完成。
這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工程,旨在將這座失落的城門恢復到其原貌。
這份臨時方案首次明確了修復工作面臨的“現實挑戰”,例如僅建築成本就預計高達約15億日元,以及需要限制穿過遺址的城市道路的交通。
另一方面,該方案也清楚反映了市民對歷史的感受,例如決定暫時不拆除戰後由市民捐款重建的側塔。
「仙台城の顔」的消失-日本最大的城門在戰爭中損毀
大手門在江戶時代一直是仙台城的正門。它是一座巨大的木造建築,擁有入母屋式屋頂的兩層樓建築,跨度超過19公尺,是日本城中規模最大的建築之一。
戰前,大手門被指定為國寶,但在1945年7月10日的仙台空襲中被摧毀。
從昭和時期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大手門雄偉地矗立在橋的盡頭,迎接人們進入仙台城的廢墟。
大手門不僅是城牆的一部分,更是仙台這座城市身分的象徵。

大手門在被燒毀前的照片(1925-1935 年)仙台市博物館藏品(資料來源:仙台市政府文件)
修復的“確鑿證據”:石柱殘骸和雨水槽揭示了“原始位置”
在 2023 年開始的調查中,人們先後發現了大手門南牆上的礎石(柱子的底部)殘骸、脇櫓周圍的雨落ち溝以及證實該建築曾被燒毀的紅色屋頂瓦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雨落ち溝的形狀與屋頂的形狀完全吻合,結果也顯示,重建後的脇櫓的形狀與火災前的形狀有所不同。
根據歷史文獻推測的大手門的原始位置、大小和結構,現在已由遺跡證實,這意味著修復大手門所需的條件幾乎已經具備。
脇櫓 – 另一段由當地居民的熱情串聯起來的歷史
目前的臨時計劃還表明,脇櫓暫時不會被拆除。
脇櫓於 1967 年在當地居民的捐款支持下重建。
它是一座象徵性建築,體現了仙台在戰後重建時期「找回失去的記憶」的願望。
如果歷史完整性是唯一考量因素,那麼完全修復重建脇櫓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市政府這次決定不拆除脇櫓,原因如下:
・這是一座極具價值的建築,能帶給市民城堡般的感受。
・拆除會在修復工作進行期間嚴重破壞景觀。
・如果能確保安全,脇櫓內部可以對外開放。
歷史價值與當地居民的記憶。
修復項目已轉向兼顧這兩方面。
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城市道路
修復工作也面臨一個實際的障礙:
仙台城遺址線這條城市道路正好從大手門遺址上方穿過。
隨著全面恢復工作的啟動,該市首次明確表示,「到 2030 年左右,城市道路上的車輛交通必須停止」。
交通影響將從川內地區延伸至整個青葉山地區,預計前往附近的東北大學川內南校區和仙台城遺址的交通狀況也將發生顯著變化。
未來最大的挑戰將是如何在「歷史遺跡修復」與「現代交通」之間取得平衡。
修復後的大手門為「仙台城入口」帶來了新的面貌
仙台市希望透過修復工作創造以下價值:
– 恢復仙台城的「本質價值」
– 改善仙台城遺址、博物館、綠彩館和主城遺址之間的交通便利性
– 將仙台城打造為新的旅遊資源
– 使其成為培訓工匠和傳承技藝的場所
– 增強市民的「仙台自豪感」
修復完成後,一層將對公眾開放,除了展示內部結構外,還計劃將其用作歷史遺址的導覽中心。人們
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座“修復後的建築”,而是能夠成為振興整個仙台城遺址的中心樞紐。
仙台城的「面貌」會在2036年回歸嗎?
大手門於 1945 年被燒毀。
近一個世紀後,它得以「重建」。
修復的條件終於具備了,並且首次提出了一個具體的計劃,詳細說明了何時、如何以及花費多少。
仙台城的大手門會在2036年重現嗎?
人們期盼已久的景色會恢復原貌嗎?
儘管大規模的調查和討論仍在進行中,但仙台城如今正悄悄朝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邁進。
相關攻略: